在过去的3月份,国内钢材市场呈现一波触底反弹行情,但铁矿石市场依旧疲软,价格处于震荡下行通道,没有止跌反弹的迹象。经营者和业内人士对4月份的铁矿石市场仍不看好,认为时下影响整个市场的利空因素较多,铁矿石市场难以摆脱疲软、低迷的运行态势。
进入3月份以来,铁矿石市场一直不景气,交易持续清淡,价格屡创新低。4月8日,直接进口铁矿石62%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为47.87美元/吨,与4月1日的50.01美元/吨相比下跌了2.14美元/吨,与3月9日的58.87美元/吨相比下跌了11美元/吨。同样,国产铁矿石市场亦不尽如人意,价格盘整下滑。铁矿石价格跌势不止,销售普遍不畅,库存居高不下,矿商心态不佳。经营者对后期的铁矿石市场大都不看好。其主要依据如下:
一是"铁腕治污"遏制铁矿石市场需求释放。今年以来,尤其在进入3月份之后,各地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,河北、山东、四川、福建、山西、江苏等一批中小型钢厂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处罚,有的被责令停产整改,产能释放受阻,对铁矿石的需求明显减少。专业机构的调查显示,全国高炉开工率已从2014年12月19日的91.85%降到目前的83.84%。从3月28日开始,唐山环保进入三级预案,调坯轧材厂白天早8点到晚8点停产,其他时间生产,具体结束时间未定。山东临沂当地钢厂和轧材企业现在仍处于全面停产状态,4月初环保部再次进行检查,当地钢厂最快要4月中旬才有可能复产。目前,各地政府对环境治理的态度坚决,钢铁等高污染行业一旦违规,将受到严厉处罚。这意味着后期钢铁产量将下降,钢厂对铁矿石、焦煤、焦炭等钢铁原材料的需求也将继续呈下降趋势,支撑铁矿石市场价格反弹的动力不足。
二是港口铁矿石库存居高不下,供大于求矛盾难以缓解。目前,钢铁企业在铁矿石的采购上较为谨慎,大都控制采购量,压低采购价。同样,铁矿石贸易商在铁矿石市场不景气、价格持续下滑的情况下,不敢贸然囤货。因此,时下终端需求和中端需求双双回落,致使铁矿石库存量居高不下。
三是钢厂调整采购方式,逐渐抛弃长协矿。在铁矿石市场价格连连下跌的情况下,不少钢铁企业开始缩减长协矿的订单量和缩短长协合同期限,有的钢厂长协矿整体减量20%,有的钢厂中长协矿占比不到10%,主要是从贸易商手中采购。同时,钢厂尤其是民营钢企开始寻求更灵活的铁矿石定价方式。一些钢厂认为,为避免行情风险,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制定浮动价,甚至是滞后的浮动价,定价越滞后越好。
四是铁矿石资源税下调,缓解矿山生产压力。自去年以来,铁矿石市场价格持续下跌,国内矿山亏损面扩大,亏损额增大,迫使一批矿山关停。目前,河北已有70%矿企停产,山西有95%矿山关停,内蒙古开工生产的大型矿企只有两三家。为了缓解矿山生产压力,4月8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5月1日起,依法适当下调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,减按规定税额的40%征收,以改善铁矿石企业生产经营环境、促进结构调整、支持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和升级、保障国家资源供应安全。业内人士分析,铁矿石原矿资源税为15元/吨,目前按80%征收,即12元/吨。5月1日开始按40%征收后,资源税成本降低6元/吨,按照3.6的折算系数,铁精粉成本降低21.6元/吨,等于给了国产矿价格20元/吨~30元/吨的下跌空间。不过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,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比例下调只是影响国内矿,而大部分国内矿去年下半年就已跌破成本线,因此,尽管降税会对铁矿石价格形成一定利空影响,但影响很小。
综上所述,从目前铁矿石的供需状况和国外矿企的生产成本来看,铁矿石价格仍有下跌空间。据悉,去年底一些外矿企业的现金成本仅为19.5美元/吨,现在已降至约17美元/吨,与40多美元/吨的市场价格相比,还有一定盈利。由此来看,近期铁矿石市场价格不具备上涨条件,将以盘整为主,也不排除继续震荡下行的可能。
来源:中国冶金报-中国钢铁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