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污染防治工作不力,山东省临沂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的市长相继被环保部公开约谈后,昨日山东临沂57家企业因环保设施未达标被要求限期整改,其中钢铁企业首当其冲成了此次整顿的重灾区,包括临沂江鑫钢铁有限公司、临沂三德特钢有限公司等8家钢厂被要求停产整顿;同时临沂烨华焦化有限公司等3家焦化企业以及鲁南矿业(精粉产能70万吨)也都被要求停产。环保"风"来将盘面的黑色板块刮成了一片"环保绿"。按理说,环保从严将规范整个行业,且由于增加生产成本应该利好整个钢铁产业链,但市场却解读为利空。截止今天收盘,焦炭、铁矿石、螺纹钢主力合约分别下跌 1.96%、3.97%(跌停)和1.79%。那么,问题来了,环保"风"来黑色不涨反跌是市场的误读,还是另有其它深层次的原因,笔者就此问题抛个砖与各位业内人士共同探讨。
2015年1月1日起,号称史上最严环保法将开始实施。首先,加大环保治理对于房地产、基建、加工制造业等下游用钢行业冲击不大,也就是说并不影响下游用钢的需求。而按照新的环保法要求,吨钢生产在环保上的成本将达到200元/吨左右,与目前部分民营钢厂吨钢几十元的环保投入相去甚远,同时也将意味着国内钢铁生产企业至少80%不达标。加大环保治理将明显增加钢铁(包括原料)生产企业的成本,那么在不影响下游需求的情况下,钢厂只要将增加的成本传导给下游,势必会钢价产生利好,表现为钢价大涨、原料小涨的局面,然而我们看到的是原料大跌、钢材跟跌的局面。笔者认为可能有以下原因:
1、下游需求比预期的更加疲弱。据最新调查的163家钢厂情况来看,其中亏损面已达到75%以上,目前多家钢厂亏损幅度为100-300元/吨,现货市场价格也处于近十多年的底部。节后市场预期的现货市场的回暖迟迟不见,反而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一线市场螺纹钢迫于销售压力继续下探。2014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下降2000万吨左右(考虑到库存减少因素),政府报告对2015年GDP增长目标下调为7%左右,经济增速下降和结构调整造成钢铁需求负增长的惯性或将持续。
2、钢铁行业资金紧张持续发酵。上周末柴静《穹顶之下》视频引发上亿人次的观看,也引发国人极大的反响,正值两会召开之际,环保问题关注度不断上升。随着临沂地区多家钢铁产业链上企业停产整顿,市场担心整顿和停产范围将可能扩大。自去年12月份以来很多钢厂已经深陷亏损泥潭,加上银行限贷,部分中小民营钢厂资金上已是捉肘见襟甚至快到捂不住"盖子"的程度。一旦环保加码,这些资金匮乏或本就缺乏竞争力的钢厂环保措施多数做得不好,被停产整顿后很可能就是面临或破产的境地。钢厂倒闭的连锁效应,势必会对原料市场产生冲击,所以我们会看到原料大跌、钢材跟跌的状况。
假设环保加码明显提升钢厂生产成本,由于下游需求的疲弱,钢厂在扭亏尚有难度的情况下,更难有效把"环保"增加的成本继续进行转嫁,反而使得部分资金状况糟糕的钢厂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。不过,从长期来看,环保监管加大有利于钢铁行业的整合升级和对落后产能的淘汰,有利于为行业提供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。
综上,笔者认为此次"环保风"只是黑色价格下跌的"引子",而深层次的下跌动力还是来自需求的不济和资金的匮乏。2015年国内粗钢可能会出现供需都收缩的局面,并在收缩中实现部分产能的出清。在这么一个双收缩的前提下,价格低位震荡,相对缺乏弹性,行情无论涨跌都不会太流畅。(作者:光大期货钢铁产业链分析师 夏君彦)
来源:西本新干线